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8%。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5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学校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是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60多年来,学校始终得到党中央和团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学校作报告、参加毕业典礼、接见学员和工作人员、题写祝词与贺信,对学校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历届团中央的主要领导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等同志先后兼任学校校长,现任校长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兼任,党委书记为倪邦文研究员,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为王新清教授。
党中央历来重视青年干部培养,注重建立青年干部学院。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12月,在江西瑞金苏区中央局直接领导下,少共苏区中央局在瑞金创办列宁团校。抗日战争初期,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1935年11月,中央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名义在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战时青年训练班,通称“安吴青训班”。1940年2月,在安吴青训班基础上又举办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系统地训练青年干部,巩固和扩大抗日救国的青年运动。1946年9月,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团组织在中断10年之后开始恢复试建。为培养建团骨干,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青委)着手筹建团校。1948年9月,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在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正式建立中央团校。
一、中央团校的创建与发展(1948年9月-1985年12月)
中央团校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的战争烽火中创建的。194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青年工作会议,中央工委指示青委要开办团校。会议后,中央青委从山东、河北、山西等老解放区抽调富有青年工作经验的干部作为建校的领导骨干,着手制定团校的教育方针和计划。1948年6月提出的团校教育计划草案中规定:“办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新思想新作风的青年团干部,准备担任城乡的建团工作,以确立新式青年团的坚实基础”。同年9月,来自各解放区的青年干部和平津地区的党的地下工作者500多人,在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县参加中央团校第一期普通班学习。1949年8月,中央团校第二期普通班在良乡开学。同年10月1日,第二期学员和学校工作人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49年底,中央团校迁入北京,校部和各班部分别设在市区东四一带的民用住宅。中央团校第一、二期普通班共培训学员2000多人。这两期的毕业典礼都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东、朱德出席毕业典礼并讲话。
1950年夏到1956年底,中央团校共举办7期普通班,3期少数民族班和宣传干部、土地改革等短训班,培训学员5500多人。1954年夏,学校离开东城区散居的旧址,搬入西郊海淀区新校舍,即现在的校址。迁入新校址后,学校在总结过去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苏联团校经验,贯彻延安整风精神,提出向正规化、青年化发展的方针。1955年,学校建成“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马列主义”、“团的工作”五个教研室和民族部语文教研组,“五室一组”承担全部课程的讲授和辅导任务,学科建设较之以往发生重大变化。
1957年至1978年7月,中央团校在曲折中前进发展,学校办办停停,前后共举办7期普通班、1期理论研究班、1期少数民族班和基层干部、组织工作、少先队干部等短训班,共培训学员3600多人。这一时期,学校利用停办时机,组织教师一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面开展科研和理论宣传,编写出《政治经济学》、《苏联共青团工作研究》、《哲学通俗读本》、《毛主席论青年》等教材或讲义,公开出版发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的青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农村支部工作讲话》、《农村阶级斗争知识讲话》等。“文革”动乱时期,学校遭受重创。第15期普通班和少数民族班被迫提前结业,学校组织陷于瘫痪,校舍、设备、器材等大部分被挤占和破坏。1969年4月,全校职工被下放到河南潢川团中央“五•七”干校从事生产劳动。
1978年夏至1985年底,中央团校共举办12期普通班、7期少数民族团干部班、6期少干班、3期短训班,共培训学员4926人,同时招收三届大专班625人,夜大学预科班660人。1978年7月1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汪东兴、乌兰夫、胡耀邦、朱穆之、马文瑞、冯文彬等出席中央团校复校后的第一期(即第十六期)轮训班开学典礼,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播发复校消息。1982年,按照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团中央书记处提出团校教育正规化的设想,学校着手筹办在职团干部两年制大专培训班。从1983年9月起,连续三年举办了两年制在职团干部大专班,培养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干部。
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创建与发展
为加速团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提高青少年工作水平,为党培养更多的后备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根据党中央领导同志提议,从1984年起,中央团校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着手筹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985年9月19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建立,同时继续保留中央团校的校名,承担普通高等教育与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学校从此跨入国民教育系列,成为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1985年12月30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大会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讲话,要求把学院建设成为“青年政治工作干部的摇篮和青年研究工作的基地”,“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是坚定、清醒、有作为的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宋德福在成立大会上讲话,明确提出要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成全团干部培训中心、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中心和全国青少年工作信息资料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自成立以来,创建与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5年12月至1998年4月,以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为标志,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规范化办学。
1986年,学校设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90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向社会输送了首届本科毕业生,并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93年,学校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和法学专业。1994年,增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96年,增设新闻学专业。学校的本科专业从一个扩展到五个,形成了以思政专业为重点,以服务共青团工作、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为特色的专业格局,培养目标调整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993年10月,学校召开首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建院以来教学工作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制定加强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学籍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制度。1995年4月召开首次科研工作会议,总结科研经验,加大科研投入、改进科研管理,鼓励教师参加本学科的科研项目,通过提高科研水平来增强教学后劲。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995年12月,学校走过10年本科办学历程,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发来贺信,李岚清同志为学校题词。1997年12月,国家教委专家组进校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价,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就。1998年4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教高字(1998)3号]通过了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
这一阶段,学校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中央团校培训工作的意见》,重新规范了团干部培训的各种主要班次和任务。
第二阶段是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标志,学校全面融入国民高等教育体系。
2000年,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面学分制,增设了政治学与行政学、劳动与社会保障2个本科专业,并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同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自2004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增设社会学、英语、财务管理3个本科专业。2006年,新增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经济、经济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5个硕士学位专业。至此,学校拥有13个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专业,涵盖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
2005年9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来学校视察工作,并亲切看望师生员工。2006年,学校成立我国内地高校首个社会工作学院,成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合作成立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同年,学校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评建工作中提高认识、加强建设、规划未来。通过迎评促建,全校上下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凝炼了办学特色,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2006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5月教育部确定评估结论为“优秀”。
这一阶段,团干部培训范围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不断拓展,涉外培训项目逐步扩大并完善,在山东、江苏、内蒙古、河南等地建立5个校外培训基地,干部培训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提高。
第三阶段是2007年6月至今,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标志,学校开始朝着“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2007年7月,学校基于对20多年本科教育办学历程的认真总结和对内外发展环境的科学判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十年内“一个转型、两个基地”的发展目标和走精、特、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008年,中央团校建校60周年之际,在团中央书记处的指导下,学校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办学特色、规模层次和育人目标,停办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学校集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核心问题做了进一步系统梳理与设计。2011年,学校颁布《国家“十二五”期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和谐建校”的办学思想,到2015年基本实现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院校的转型,初步建成国内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7月,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签署共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协议,学校建设发展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在国民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团干部培训层次也不断提高,开始引进国家级教育培训项目;培训领域不断拓展,不仅覆盖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地市、2000多个县(区、旗),还扩展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延伸到亚非拉三大洲35个国家;培训能力稳步提高,已由过去的年培训30期班次、2000多人次,扩展到现如今年培训80期班次、6000人次左右,校外培训基地扩展到8个。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团干部培训等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格局。设有9个教学院系,4个教学中心(部),3个教学培训机构。现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和应用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法律硕士)学位点,17个硕士学位专业,13个学士学位专业,其中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与北京市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共建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60多年来,学校共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培训了9.2万余名青年工作干部,学历教育下培养了447名硕士研究生,12594名本科生,2939名专科生,接待和培养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海外师生,夜大学和函授大学培养了1万余名学生。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许多校友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骨干,学校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初步显现。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新期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为契机,继续秉承“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校训,牢牢把握“青年”和“政治”两大特色,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而努力奋斗!
2013年5月
http://gaokao.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866,categoryId-14972,mindex-13.dhtml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
学生宿舍条件
宿舍
标准
费用
学生一公寓
6人/间
750元/年
学子1号楼
4人/间
1200元/年
学子2号楼
学子3号楼
4人/间
4人/间
900元/年
900元/年
(1)学生宿舍实行物业服务,并在公寓一层设有服务台。
(2)学生公寓各层均设有活动室,并定期、定时向学生开放。
食堂
(1)学院设有学生、清真、芙贝思、风味、教工五个餐厅。
(2)就餐时间:
风 味 餐 厅:7:00-22:00
学 生 餐 厅:7:00-9:00 11:00-14:00 17:00-19:00;
清真、芙贝思、教工餐厅:7:00-9:00 11:00-14:00 17:00-21:00
(3)学生持本人校园卡到校园卡管理中心或办公楼北侧自助银行增添饭金
校园卡管理中心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10:00-13:30 16:00—20:00
周六及周日 9:00-12:30
平均伙食标准
伙食标准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