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 江西

重点学科 : 0 个

类别 : 工科

硕士点数 : 0 个

隶属 : 工科

博士点数 : 0 个

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敬业精神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教授、副教授53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68人、硕士学位58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井冈学者”1人、“东华学者”2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0人,省级骨干教师5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200多位国内外兼职教授。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

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为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创立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1958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1959年9月,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邻近某特大型铀矿区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1974年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1978年4月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4月,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以江西省人民政府为主进行管理。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我院。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3年,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我院。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0000余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门人才,他们绝大部分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涌现出包括长江学者和大学校长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东华理工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就业,今年我校招生计划7870人,其中本科5810人,高职专科2060人。近年来,学校招收国防生为海军培养后备军官,并与国防科工委、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二炮部队、武警部队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培养合格人才;并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向当地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江西省高校前列,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是省内高校毕业生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就业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在2004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江西省70多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东华理工大学在校生26000余人,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住宿费800-1000元/人·年。如当年江西省物价部门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4个核工业部级重点学科: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水文学与水资源、分析化学、核技术及应用
2个江西省重点学科:矿产资源与普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6个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数学、企业管理
5个国家管理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放射性水文地质)、环境工程(辐射环境监测)、测绘工程(放射性矿山地形测量与核电工程测量)
11个国防军工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核工程和核技术、应用化学(放射性岩石矿物分析)、地球化学(放射性岩矿鉴定)、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废料地质处理回填材料)等 。引进DS-600型离子色谱仪,JXA-800型电子探针,建立了核资源与环境工程中心,核设施数字工程实验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参比<仲裁>实验室),具备核地学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测试。
1个国防重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14个江西省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测绘工程、应用化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法学、电子信息工程

图片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