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62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2人,正高职173人,副高职459人,博士生导师56人,硕士生导师48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1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49人。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类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滇西大学并入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我校按计划招收的毕业生均进入人才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将尽力为本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开辟就业渠道。我校2005-2007年连续三年就业工作考评获全省第一名。
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1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9000余人。
学生宿舍:我校有较好的住宿条件,普通宿舍(8人间)住宿标准:400元/年;学生公寓(6人间)住宿标准:800元/年;学生公寓(4人间)住宿标准:1200元/年。
食堂:我校学生食堂有六个,还有回族食堂,开放时间长,菜式、花样众多,口味多样。师生对食堂的服务、饭菜均很满意。均能满足需要。
平均伙食标准:一般情况,每个月200多元生活费即可。
建成3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即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普洱茶认证中心。建成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即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建成5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即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蜜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与节水灌溉工程研究中心。建成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即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建有18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校内实验农场和实习工厂及5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