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 北京

重点学科 : 27 个

类别 : 民族

硕士点数 : 66 个

隶属 : 民族

博士点数 : 25 个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民族成分众多的师资队伍。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为20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1人,硕士学位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4.5%。他们当中有王锺翰、戴庆厦、王尧、耿世民、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施正一、刘秉江、马跃、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薛达元等著名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学校目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全国地方志领导小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上海合作组织中方教育咨询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学科规划和评审机构成员18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6人,学校特聘教授1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近百人。他们具有良好的治学精神和学术风范,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上成就卓著。

中央民族大学坐落于北京高校林立的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南邻国家图书馆,科技信息集中,环境典雅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所培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优秀和杰出人才的国家重点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有着优良传统和历史,其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延安民族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主要任务,以毛泽东的题词“团结”为校风,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解放事业输送了大批干部。

新中国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共同纲领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同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提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前一方案提出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并在中南、西南、西北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各一处;后一方案则明确规定了中央民族学院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的干部;二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扬并介绍各民族的优良历史文化;三是组织和领导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面的编辑和翻译工作。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在开学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祝贺。

建校后,学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6月至1951年底,为初创阶段。当时学校的校址暂设在城内国子监,有教职工280多人,军政干部班、藏语文班两个训练班的学员260多人。

第二阶段:1952年至1966年5月,学校开始正规化办学并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文科高等学校。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时,把已建设数十年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语系的部分专业和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由此形成了高起点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并云集了一批大师级的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他们当中有新中国成立之前著名的“南杨(杨成志)北吴(吴文藻)”,还有潘光旦、费孝通、付罗焕、杨堃、翁独健、林耀华、冯象升、于道泉、吴泽霖、马学良、王钟翰、张锡彤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校址也从国子监迁到了西郊白石桥附近。之后陆续建立了民语系、历史系、政治系、艺术系、汉语系、研究部、预科部等教学科研单位。中央民委参事室也并到中央民族学院。

第三阶段:1966年6月至1978年8月,“文革”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第四阶段:1978年9月至1993年10月,学校发展成为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文、理、工、艺、管等专业兼备的综合性大学,1978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此后,学校陆续建立了物理、应用数学、生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理工系科,从文科高等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第五阶段:1993年11月至今,学校朝着高水平研究型的发展目标迈进。经国家教委批准,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1999年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6月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将学校的发展又推上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各民族毕业生,他们大多数已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的骨干。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30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22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516人,本科生(含预科生)来自55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占57.83%。

学生宿舍
中央民族大学后勤产业集团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 顾客至上 求实创新 持续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后勤产业集团是为我校全体师生员工提供后勤保障的服务实体,集团下设公寓管理部、餐饮服务部、运输服务部、校园环保部、动力服务部、幼儿园、承坤商贸中心、校园卡管理中心、邮电所等9个实体(部门),集团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认证,建立并实施了一整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我校的后勤服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生公寓管理部
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第4、7、8、9、12、15、26、27、28号学生公寓楼和附中学生公寓楼的管理。
学生住宿情况根据各楼房间大小有所区别,每宿舍一般在6个人左右。住宿费从650~1200元/年不等。我校刚建完一栋新本科生公寓楼,将在今年9月份启用。

新竣工的本科生公寓
食堂
 
餐饮服务部
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第2、3(清真餐厅)、4食堂、教工餐厅、风味餐厅的管理服务。
餐饮服务部负责对全校餐饮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拥有相当雄厚的资产,具有相关等级职称的行业人士。自建校50多年来,在为全校各族师生员工餐饮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饮食文化角度上说:无论是各类菜系、南北佳肴、还是家常名吃、地方风味都熟知一二,无不通晓,在制作工艺上对烹、炸、烤、烙、蒸、煮、炖也是样样拿手、件件精通,特别是在民族饮食的提供上,更是得天独厚,胜高一筹。

美食节作品

校园美食文化节

好好尝尝
平均伙食标准

服务价格:
副食:(1)低档菜:0.6元/份-1.00元/份(2)中档菜:1.50元/份-2.50元份 (3)高档菜3.00元/份-3.50元/份(4)单炒:3.50元/份-15.00元/份

图片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