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素有“大师之园”的美誉。截至目前为止,学校教师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2 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名,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
为加快与国际交流的步伐,清华实施了“骨干教师派出计划”,资助教师到国外的一流大学访问、进修。同时设立并实施“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讲席教授制度”等,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国际著名教授及学者到清华工作。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
开办国学研究院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29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
1932年设工学院
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
1937年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在清华园复员开学
设农学院
1952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
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
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复建法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
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成立医学院
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
医院)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
建校100周年
2012年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
清华大学学生拥有乐观的就业前景。清华毕业生多年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社会对清华毕业生的需求一直强劲不衰。清华大学不仅注重“专业训练”,而且普及“通识教育”。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清华学子就业前景明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近些年来以“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就业中心与就业指导服务体制。学校已经建成了各方面均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的就业中心,形成了以校园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构建了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体系。良好的校园招聘场所与设施直接为向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每年举办的百余场多种形式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和全校型大型洽谈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快速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把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专业化的职业辅导和咨询随时给学生以帮助。这种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就业中心已成为连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金桥”,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赖和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1日,我校2007年311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以上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由于清华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好的创新能力,毕业生除了在校内继续深造外,还有许多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或学校推荐而到国内外其他一些高校就读,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
目前,清华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900人,硕士生12179余名,博士生5316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246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
学生宿舍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一直都住在学校里。清华大学拥有华北地区条件最好的大学生宿舍群——紫荆公寓。其建设用地28.4公顷,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建有23栋高7—15层的高低错落的各式现代建筑,高层备有电梯。紫荆公寓,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的网络接口,是标准的学生公寓:每四个人一间;每两个居室共用一间客厅,供同学们交流;每层楼小区内宿舍与宿舍之间的电话是免费的。公寓设有电视接口以及电话线接口,包括空调接口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安装空调、电视。电脑高速网络终端接口则安装在每个学生的书桌旁。公寓内部的颜色和图案等也是征求了美术学院教授们的意见后才选定的。墨绿色的床架、原木色的家具,还有以天蓝、嫩绿、鹅黄为主色调的被褥,体现了大学生居室应有的整洁和活泼。9—12米宽的沥青路布满全区,三条长800米的大道直通教学区。国槐、法桐、银杏、松柏、紫薇、丁香、月季、黄杨、绿草等数十种乔灌木和花草,以及小品、水面和灯光,创造出优美宜人的休闲环境。公寓区公共设施齐全,配有两座现代化学生餐厅——紫荆园和桃李园、学生服务中心(邮局、电话、银行、超市、书店、眼镜店、综合维修)、人造草皮标准运动场等。自行车每人一车位,全部放在各楼的底层。
食堂
近几年,清华大学学生们的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明斋以北的饮食广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较大的现代化学生餐厅;全校十余座学生餐厅,已全部实现了“服务餐厅化、售饭微机化、燃料燃气化、厨具不锈钢化”。餐厅里各种中式快餐、冷盘、小吃、小炒、砂锅应有尽有,花样翻新;餐厅内五彩的快餐桌椅、窗明几净,刷(磁)卡代替了现金与饭票,用餐完毕学生再无需自己清洗碗筷。清华学生餐厅之优质廉价、味美舒适享誉国内高校。
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个国家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分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分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5个)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
新材料模拟设计科技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
精细陶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E”能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