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 上海

重点学科 : 8 个

类别 : 工科

硕士点数 : 161 个

隶属 : 工科

博士点数 : 94 个

教职员工3594人,其中两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1952年10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五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单科性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学校设在上海市江湾政法路195号原同济大学理学院。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张江树教授出任院长。
1953年03月:学校开始新建梅陇校区,占地610.2亩。
1953年09月:山东工学院化工系调整并入我校。
1954年07月:学校迁址梅陇,当年投入使用各类建筑约3.85万平方米。
1954年09月: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整并入我校。
1956年07月:学校创办夜大学,设无机物工学和化学制药两个专业。
1956年11月:学校获准首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同月,学校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1958年09月: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学校首次招收工农预科。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高等教育部。
1965年0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内地三线建设华东化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4所重要大学分校,我校在四川自贡建设西南分院,简称“652”工程。
1969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学校划归上海市领导。
1972年04月: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年08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同时更名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
1973年01月: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催化专业和上海财经学院部分教师调入我校。
1977年12月:国家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学校重又开始招本科生和研究生。
1978年11月:为了加快培养人才步伐,经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委批准,学校与上海市化工局、卢湾区政府合办上海化工学院分院。
1979年07月:经国务院批准,停办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原校址改办四川化工学院。
1980年0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华东化工学院原名。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设化学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首次建立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1988年05月: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人才辈出。
1990年02月:学校开设第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1993年0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96年06月: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1996年06月:上海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纳入我校建制,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12月正式并入成为学校的金山校区。
199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华东理工大学。
2000年06月:学校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6月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00年10月:学校承办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校女子乒乓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队参赛,囊括女子单打等4枚金牌。
2000年11月: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办首届IMBA班。
2002年03月:教育部批准学校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
2003年03月: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
2004年04月:学校开始建设奉贤新校区,占地1544亩,计划兴建各类建筑64万平方米。
2004年09月:学校首次招收国防生。
2005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建立。
2006年02月:学校首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
2006年11月: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7年07月:学校奉贤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 毕业生有特长、有特色、综合素质高
● 就业流向多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 被教育部评为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近年来,学校以育人为中心,营造“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良好学风,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拓宽基础,加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严格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针对社会对毕业生需求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专业,实施了第二专业、主辅修相结合等一系列培养一专多能、有特长、有特色的人才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使得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严峻的情况,紧紧围绕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目标,抓住工作重点,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根据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学校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突破口,开展职业发展教育,重视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讲座。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由专家学者、企业老总、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求职就业技巧和方法提供指导。
同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以数倍于毕业生人数的招聘信息供毕业生选择;建立和拓展学生实习基地;编制和免费分发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资料;定期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的择业提供机会;学校还设有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各地信息,把握就业先机。
由于学校各方努力,使我校毕业生受到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来校招聘的单位络绎不绝。近年来,我校的就业率水平始终保持在上海市高校前列,年底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7%,学校被教育部评为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流向涉及信息产业、金融商贸、航空航天、化工医药、石油轻工及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他们中不少已经成为企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57万余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7551人(其中博士生1359人),全日制本科生18102人。

我校住宿费视宿舍条件而不同,徐汇校区每学年300~1200元;奉贤校区每学年900~1100元。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8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0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国家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图片上传